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不少追花逐蜜的养蜂人从各地来到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罗汉峪村采蜜。5月9日日下午,记者在卧虎山的姑子庵下的盘山水泥路上采访了来自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人王坚 ,47岁的他已经养蜂有20多年了。
几天前,王坚收到莱芜朋友的信息,说莱芜钢城的槐花开了。于是,老王从临沂来到莱芜钢城卧虎山姑子庵山下安营扎寨,这里是他多年的根据地。同样在姑子庵山扎寨的还有从浙江赶来采蜜的毛雪林夫妻俩和另外三家养蜂人。
“第一次来莱芜时我女儿刚三个月,现在女儿已经21岁了。”王坚说。
记者在姑子庵山脚下看到,每个养蜂人都有一间用木头搭起的帐篷,里面有他们的锅碗瓢盆,洗刷用品。帐篷外面是蜂箱,有的围成一个大圈,有的排成几排,嗡嗡叫的蜜蜂黑压压的一大片,在蜂箱周围飞舞着。老王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天气凉多人阴天,槐花上的花粉少,蜜源少,所以不少蜜蜂都待在‘家里’。如果天气晴好,他们早去干活了。”
下午3点,老王的妻子开始吃这天的第一顿饭,一碗米饭,一碟小辣椒咸菜。她说:“从早上6点起床开始,割蜜、提取蜂王浆,一直忙到现在,主要是提取蜂王浆太麻烦了。”
据了解,去年莱芜气温太低,槐花的开放时间大大延迟。而今年槐花早早飘香,引来了不少外地的养蜂人。在莱芜的卧虎山、莲花山、吉山、华山、雪野等地带,都有养蜂人的身影。
大江南北都要闯,一年四季觅花香
有人把养蜂人比成吉普赛人,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外漂泊,追逐花香,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养蜂人的生活状态。
“养蜂这么多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采蜜路线。”王坚说,每次转移地方都要先到配货站找车,用竹匹扁担把蜂箱挑到车上。“蜂箱里有蜜蜂,有木头做的‘蜂脾’,一个蜂箱有七八十斤重。”
老杨告诉记者,他刚从临沂采完槐花蜜,来莱芜钢城罗汉峪估计要待15天,然后去河北黄骅采槐花蜜。6月15日左右,再返回山东乐陵、庆云县采集枣花蜜,6月底再到东北采集荆棵蜜、蚊蒿蜜。8月底再去内蒙古采集向日葵和油菜蜜。10月初要去安徽宣城采集茶花粉,12月去黄山祁门。“在黄山祁门主要是为了繁殖蜜蜂,这是赔钱阶段,每天都要喂蜜蜂花粉、蜂蜜和白糖。”王坚说,经过三个月的繁殖,蜜蜂的数量能扩充10倍。
繁殖完蜜蜂后,王坚还要回浙江江山采集油菜蜜。次年4月10日左右去安徽芜湖,继续采集油菜蜜,然后再到江苏盐城再采集油菜蜜。一年四季,王坚就按照这个路线循环拉练。
王坚告诉记者,他家住在浙江江山市,一年四季在外漂泊,很少回家。有时到浙江老家采蜜,他都没空回家看看。“孩子今年17岁了,马上升高中了,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王坚说,想孩子的时候也只能看看孩子的照片。
洗头只用洗衣粉,早已习惯被蜂蜇“每天和蜜蜂打交道,被蜂蜇是很自然的事。”王坚伸出手来,指着粗糙的手掌,数着今天早晨刚被蜇到的新伤口。他一脸轻松地说,蜇了之后会很疼,但是都疼习惯了,也就没啥了。
王坚介绍说,蜜蜂对于气味特别敏感,如果有香水味道或者洗发露的味道靠近蜂箱,大批的蜜蜂就会围上去,拼死抵抗。正是因为这个,王坚每次洗头发都不敢用洗发露,而是用洗衣粉。
自己被蜇了多少次,他也记不清楚了。但是他清楚地记得被蜇得最狠的一次。那次他在搬蜂箱的时候,箱子突然散架了,一窝蜜蜂把王坚围了起来,头上、腋窝爬满了蜜蜂。“被蜇后,头部、胳膊肿了两个星期。”王坚说。
当然,遭殃的还不仅仅是王坚个人,他养的狗也不例外。去年夏天,几只蜜蜂去喂狗的盆里采水,狗就冲着蜜蜂乱咬,因此引发蜂狗大战。“成群的蜜蜂把狗围住,狗越咬,蜜蜂就多,就越蜇,最后黑压压的蜜蜂把狗包围了。”王坚说,见此情景,他赶紧把狗链子解开,让狗逃脱了蜜蜂的围攻。但由于蜜蜂把狗蜇得太厉害,不一会儿,狗就趴在地上起不来了,最后凄惨死去。
油价上涨快,采蜜成本又攀高
在王坚的眼里,养蜂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王坚为自己的生活创作了一首诗:“常年漂泊追花走,养蜂辛苦赚风流?但愿花香多采蜜,香甜蜂蜜人间留。”
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2009年曾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确将蜜蜂(转地放蜂)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并规定装载蜜蜂占车厢容积80%以上,且没有与非鲜活农产品混装等行为的转地放蜂运蜂车辆,可在全国范围内免收车辆通行费。
虽然为养蜂人减免了过路费,但是随着油价的上涨,养蜂人的养蜂成本还是上涨了不少。
“从浙江江山到山东临沂,之前租车只要3000元就够了,现在得5000元。”王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油价上涨后,他每年多花的路费就有10000多元。
“油价再高也得到处跑,因为采不到蜜就挣不到钱。”王坚说。160多人,这些养蜂人主要来自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估计能采蜂蜜50多万斤,收入1000多万元,因为罗汉峪村属于莲花山山脉,绵山遍野的槐花大部分是野生的,因此,王坚的蜂蜜都不愁销路,莱钢集团的吴先生一下订购了100公斤原生态蜂蜜,肖马村的赵芳香一次买了800快钱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