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天津滨海区委书记宗国英谈食品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03-17 新京报2570
核心提示:3月9日,北京,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图/CFP ■ 人物简介 宗国

09-00-55-90-564860[1]

    3月9日,北京,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图/CFP

    ■ 人物简介

    宗国英

    男,汉族,1963年8月生,河南内黄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粮油食品综合加工基地。临港经济区粮油产业园也是天津市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粮油食品)。食品也是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就食品粮油问题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宗国英。

    政府监管要有科技手段,光靠人,不确定性太高。人有情绪,今天高兴了,明天不高兴了,犯了情绪怎么办,标准没法统一。 ——宗国英

    ●谈规模

    新区粮油可供3亿人吃半个月

    新京报:根据规划,到2015年,滨海新区食品(粮油)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力争达1600亿元。目前食品产业发展局面如何?

    宗国英: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积极发展粮油食品产业,该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新区临港粮油产业园区被列为国家粮食工业“十二五”规划七大食用油产业集群之首,目前,新区已聚集了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粮油食品企业,如嘉里粮油、中粮佳悦、京粮集团、顶新食品、雀巢等。并且在粮油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都形成完善的体系。

    2014年,滨海新区粮油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22.36亿元,增长6.9%。成为新区几个千亿产业之一。

    新京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北方重要的粮油食品中心。

    宗国英: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可以在粮、油、面粉方面,供北方3亿人吃半个月。

    新京报:作为“中心”,下一步还有哪些重要规划?

    宗国英:我们现在正在规划建一个粮油食品交易所,形成一个交易平台,让国际国内的期货价格都能在这儿展示出来。方便人们查询价格,比如说大豆、黄豆、玉米、棉花、西红柿等。

    ●谈监管

    食品监管靠人不如靠技术

    新京报: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作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宗国英:滨海新区2012年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食品安全核心问题是原来监管部门太多,被称为“九龙治水”。滨海新区2009年大部制改革,率先在国内成立了食药局,把它变成“一龙治水”。

    在九龙治水归到一龙治水之后,滨海新区正在建立“源头追溯系统”。

    新京报:似乎不少企业也在提这个概念。咱们的做法是什么?

    宗国英:新区和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共同开发的中国第一款食品源头追溯软件。滨海新区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工厂都安装了这个软件系统,从原料进厂、生产、验收,各个环节都能监控。

    新京报:企业不愿意装或者装了不运行,怎么办?

    宗国英:滨海新区食药局专门有一个中心,负责给企业安装这个设备。有的企业不愿意安装,新区政府给你出钱装。

    新京报:政府免费安装?政府要投入多少?

    宗国英:滨海新区食品生产企业大概有200多个,政府总共投入几千万。这是政府必须投的。食品安全问题核心是政府要管,而且管得要有手段,光用肉眼管没有用。制度加科技,得有这个东西。

    新京报:制度加科技,比人更稳定。

    宗国英:没错。政府监管要有科技手段,光靠人,不确定性太高。人有情绪,今天高兴了,明天不高兴了,犯了情绪怎么办,标准没法统一。设备放在那儿是什么就是什么,这个很重要。所以政府首先需要把体制管顺,不能让多个部门管,最后谁都不管,出事就推诿。然后再用制度、科技提升管理水平。

    ●谈环保

    海水淡化解决水问题

    新京报:环境问题是本次两会的热点。粮油食品产业是高能耗,高水耗和高排放产业。而天津缺水也是众所周知的。滨海新区的粮油食品产业继续发展,怎么处理这些难题?

    宗国英:天津缺水,但是天津在海水淡化方面是全国第一,整个(海水淡化产业)都在滨海新区。

    新京报:怎么讲你们第一?

    宗国英:现在滨海新区有两个海水淡化厂,一个是国投北疆电厂,每天可以出水40万吨,还有一个是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当年是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新区每天生产淡化水的能力全国第一。

    新京报:工业排放,环境保护是各地政府都面临的难题,滨海新区是怎么做的?

    宗国英:滨海新区的污水排放是零排放,实现产业链的全循环,就是把原材料吃干榨净。但仍然有一些耗能、用气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推动“煤变气”。粮油的环境污染很有限,靠燃煤的发电厂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谈发展

    新区政府帮助企业走出去

    新京报:中国资本走出去是去年的热点,新区在鼓励食品企业走出去方面,有什么措施?

    宗国英:滨海新区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粮油加工、销售企业方面,通过政策性贷款贴息、园区规划指导等手段,支持它们到国外建立种植基地、拓展销售市场。

    新京报:怎么支持的?

    宗国英:比如,我们支持保税区的粮油生产企业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建立棕榈种植园,目前共取得印尼20万公顷棕榈种植园用地,其中已种植7万公顷,总投资8亿美元,年产棕榈毛油近10万吨,未来员工可达3万人。

    新京报:企业走出去本质上还是企业行为,怎么看待政府在其中的角色?

    宗国英:从政府来讲,支持企业“走出去”一是用足用好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二是参与国际竞争,三是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四是扩大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的国际影响力。支持企业特别是粮油企业走出去,要综合考量,不是简单地解决粮食的种植问题,它既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也是为了一个区域的长远发展。

    ●谈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区可承接食品业研发转移

    新京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食品产业转移也是北京市的重要规划,比如养殖业,果蔬大量转移到河北。滨海新区这个方面将会怎么与北京合作互动?

    宗国英:种植转河北了。但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企业是产业链最长的行业之一,不仅需要种植,还需要销售、技术等。以首农为例,种植转移到河北,销售、研发放到了滨海新区。这次京津冀产业转移,粮油产业大致都是这个思路。把需要载体的那些东西放到了河北,销售总部、集团总部、市场开拓总部放在天津。

    新京报: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宗国英: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滨海新区历史性机遇。新区将借助京津两地科研、人才和产业资源,加强京冀合作,积极承接首都功能转移,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新京报:具体在食品粮油产业方面呢?

    宗国英:这方面新区也在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方面,扩大粮油产业规模,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另一方面,整合京津冀粮油行业研发资源,研究制定粮油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粮油标准化体系、粮油科技服务体系等。第三,发挥天津港口优势,完善粮油产品运输内外贸航线,建设粮油产品大型集散基地。

    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