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匿名信引发新西兰乳业“生态反恐” 惊动中国质检

2015-03-14 第一财经日报 140 0
核心提示:两年前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刚过,新西兰乳业近日又遇到麻烦。 根据新西兰主管食品安全的初级产业部介绍,去年11月,新西兰农

两年前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刚过,新西兰乳业近日又遇到麻烦。

根据新西兰主管食品安全的初级产业部介绍,去年11月,新西兰农民联合会和恒天然集团曾收到匿名信,信件威胁称,如果政府在今年3月底之前不停止使用1080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婴幼儿及其他奶粉就会受到该杀虫剂的污染。

看似一场无厘头闹剧,新西兰政府则将其上升到“生态恐怖主义”的高度。据悉,当地警方已经组建了调查队,并于今年2月份告知了全球贸易伙伴。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奶粉105万吨,有专家估计,其中80%来自新西兰。正因为如此,国内乳业上下游这两天都在关注新西兰“反恐”进展。“目前来看这场风波应该很快就过去,国内对新西兰原料奶粉有进口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多影响。”一位乳企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闹剧”为何上演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西兰南岛草原上的一头牛,甩一甩尾巴,万里之外、过度依赖该国原料粉的乳业市场都受到惊扰。

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对此评论称,“新西兰政府未免小题大做了吧。”但很少有人进一步关心:以乳制品的品质闻名全球的新西兰,为何在涉及食品安全的每次风波面前,都如此“胆小如鼠”?

从经济角度来说,乳制品产业被称为新西兰的“白金产业”,千家万户奶农的利益经不起一丝马虎。数据显示,新西兰2013年总人口447万,而牛、羊的数量均超过总人口。

此次收到威胁匿名信的恒天然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贸易商,由10721户奶农组成的合作社,为全球超过140个市场提供以原料粉为主的乳制品。恒天然的一举一动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该公司在全球乳业中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

根据恒天然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该公司是世界第一大乳制品出口商,全年出口各类乳品396万吨;是全球第二大收奶乳企,每年加工的牛奶超过220亿升;占据着三分之一的全球乳品贸易份额;同时也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西兰外汇收入。

正是因为乳制品产业的重要性,以及与国际市场的高度关联,新西兰政府才不敢有任何松懈。“如果发生事故,将会演变成全球性灾难,而这是新西兰不能承受的。”一位国内乳企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但目前来看,这只是一个突发事件,是否成为事实还有待观察。

新西兰警察署副署长麦克·克莱曼特表示,尽管这个威胁可能是个恶作剧,但是当局必须严肃对待。目前警方正就事件展开调查,怀疑威胁信出自一人之手,并呼吁写信人要意识到这一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呼吁其早日自首。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部长则将此次匿名信事件形容为“生态恐怖主义”。

从生态环境角度讲,这场对1080杀虫剂的抗议,在号称全球最后一块净土的新西兰,可不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据悉,“1080”农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被新西兰使用,主要针对鼠类,而它是新西兰目前唯一获得许可可以空投的杀虫剂,其争议之处是鹿、狗对它特别敏感,曾经有狗因为误食而死亡的报道。

本报记者2014年11月底曾随团前往新西兰走访,从北岛到南岛,道路两边多是绿油油的草原,牛羊成群,几维鸟等各种鸟类活跃于公园草地。据当地导游介绍,新西兰基本没有重工业,一艘往返湖面的邮轮成为当地最大的污染源。

就是在这样风景如画的国度,外人很难了解极其脆弱的生物链。地处偏远的南半球一隅的新西兰,原本没有任何大型猛兽,直至欧洲殖民者带着“猫”登陆后,猫就成为当地称霸一方的“猛兽”,不会飞的几维鸟和其他鸟类受到威胁,新西兰也因此出现过“猫权”和“鸟权”的争论。

新西兰国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该国的财富。此次针对杀虫剂的抗议,也反映了当地人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危机处理的门道

国家质检总局3月10日发布消息称,中方已经采取措施,对新西兰输华乳粉要求每一批都需附有新西兰官方出具的不含氟乙酸钠证明,和进口商提供的不含氟乙酸钠的检测报告,要求经销商在销售配方乳粉前进行逐罐检查,确保包装完好。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新西兰输华配方乳粉实施批批抽样检测,对原料乳粉,进行抽检。

“逐罐检查”,“批批检测”,可见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所幸的是,目前我国尚未接报中国境内有奶粉中毒案件。

根据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方面日前披露的数据,2014年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105万吨奶粉,增长幅度达到了6.5%。多位乳业专家向笔者估计,约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这也是此次匿名信扰动中国乳业的原因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一年零七个月前,国内乳业市场曾因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深受影响。虽然后来调查结果显示是手电筒镜片掉进工厂机器的缘故,但该事件也反映了恒天然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上存在的漏洞。

这份长达107页的报告追本溯源至2012年2月1日,报告认为恒天然从生产、检测到应对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恒天然拥有强大的食品安全文化,这一事件可能不会发生。”报告指出,恒天然2013年7月24日组成一个重大事件团队,仍未通知初级产业部和客户有一个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有乳业咨询专家对此分析称,谁也不可能保证企业永远不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奶粉行业,产业链条太长,从牧场到餐桌,每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问题。一个敢于自曝问题的企业,比一个被消费者曝出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企业,更值得信任。

或许是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此次在去年11月收到匿名信后,经过自身调查和评估,三个月后开始通知贸易伙伴,随后向媒体告知这件事。

“无论是利益权衡后的选择,还是道德约束的自律,最后还是主动向外界传达了事件处于可控的信息。”上述专家表示,从危机处理的角度讲,藏着捂着是不明智的,一旦被媒体或第三方曝光,后果更加可怕。

在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看来,恒天然此次危机处理仍不够老练,“食品领域因为产业链很长,所以想做到没有负面是很难的,但有些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平息事件,其间既体现了企业的真诚,又有效避免了事态恶化。”当然,此次风波也不排除立场不同各方的炒作和推波助澜。

此外,也有乳业人士建议已经或正在新西兰布局奶源的乳企,没有百分百绝对的安全。如果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应该也要加强在新西兰以外的欧洲、美国等地布局,这样一旦某个局部出现问题,其他地区也可以做个补充。

同时,该人士还称,随着国家对自建奶源的倡导,以及国内外资本纷纷进入奶源养殖业,中国本土大中型牧场和养殖小区的原奶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而这在发展低温巴氏奶方面的资源优势,是海外奶源无法达到的。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