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趣谈“羊”字中草药

2015-03-01 中国食品网 文/袁文良 2394 0
核心提示:今年是农历羊年,节日期间说羊的文章看了不少,但笔者发现在我国众多的中草药当中,有许多带有羊字的名字,因而灵机一动,写下此

今年是农历羊年,节日期间说羊的文章看了不少,但笔者发现在我国众多的中草药当中,有许多带有“羊”字的名字,因而灵机一动,写下此文,愿与朋友们共享。

【羊带归】也称老苍子、苍子、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等,指地桃花的根或全草。地桃花是一种亚灌木状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左右,小枝被星状绒毛,下部叶近圆形,基部圆形至心形且边缘具锯齿,中部叶卵形,上部叶长圆形至披针形。叶子上面有一层浅浅的柔毛,下面有灰白色星状绒毛。花单生叶腋或稍丛生,呈淡红色,花期为5-12月。果实呈扁球形,种子呈肾形,果期为6月至次年1月。全草皆可入药,性甘、淡、平,具有祛风利湿、消热解毒、活血消肿等功效,主治感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淋症、喉痹、乳痈、带下、月经不调、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等症,在多种医学著作中都可查阅到相关记载。如《闽东本草》中称其可“治筋骨不利、风湿痹痛、阳虚自汗、水肿、泄泻、产后风、带下、胃痛”等症;《福建民间草药》中记述其具有“逐痹驱风、活血解热”之功效;《南宁市药物志》称其“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排脓生肌之功”,并可“治红白痢”;《陆川本草》叙述其功效为“破积、散毒,治跌打损伤、疮痈”;《广西药植图志》记载说“全草:治毒蛇伤、急惊风、破伤风、哮喘,根:治淋病、双单喉蛾、外感热、痢疾”等。

【羊毛草】别名很多,清代何谏所撰的《生草药性备要》中称之为鹿耳苓、鹿耳草,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又称之为毛六猖、六角草、六盘金、六什头、羊耳三稔、羊仔菊等,即多年生草本植物六棱菊。六棱菊高矮不一,全株除花冠外几乎都被腺毛包围,老茎粗壮,直径6-10毫米,灰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枝条棕黄色,有皱纹及黄色腺毛,全部花冠呈淡紫色,果实瘦小呈圆柱形。全身均可入药,味微苦,性微温。经科学测定,主要含有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氨基酸、蒿黄素、挥发油及糖类等成份,具有杀虫抑菌防腐、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古今医学专著中均有记载。《生草药性备要》中叙说可将其捣烂敷疮,效果明显;《本草求原》中说其可以“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岭南采药录》中则说可“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陆川本草》中说可“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等”;《闽东本草》中则称此药具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法瘀”之功效,可“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等症。

【羊须草】也称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等,系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厘米。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全草均可入药,不少医学典籍中对其性均有记载,如《西中药志》中称其“味苦甘、性温、无毒”;《闽南民间草药》称其“苦、平、无毒”;《泉州本草》则称“甘微酸、性寒”;《广东中药》中也记载为“辛涩、寒、无毒”。临床证明,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能。《广西中药志》记述“入心、肝、脾三经”;《潮州志·物产志》中记载“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广西中药志》中称可“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泉州本草》中称其可“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还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现主治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现代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肠癌、子宫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

【羊蹄草】又称红背草、紫背草、假芥兰、花棬草、声色草、布芬草、红背紫坛、炮仗红等,是一种草本植物,多长在村边、潮湿草地旁,鲜嫩的茎叶可随采随食,食用方法不一而足,可炒食,可开水焯后凉拌,也可作汤或火锅用菜,口感清爽,具有类似茼蒿的香味。入药时一般夏秋采集,晒干备用。《岭南采药录》中记载其“味甘、性平”;《南宁市药物志》记载为“苦、凉”;《广东中药》记载是“性凉、味淡、无毒”。其功效主要是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痢疾、腹泻、便血、水肿、肠痈、聘耳、目亦、喉蛾、疔疮,肿毒。对此,一些医学专著中也都记载,《岭南采药录》称其可以“治肠痔泻血,利小儿积虫,治五疳、开胃进食,解鱼毒”;《福建民间草药》记载其能够“活血消肿、利尿逐水”;《陆川本草》称其具有“凉血消炎,治伤口感染红肿”之功效;《南宁市药物志》称其可“止痛,消恶毒大疮,治眼结膜炎”;《生草药手册》称其可“治乳疮、痢疾”;《野生药植图说》称“可作麻疹的洗涤剂”;《广东中药》称其可以“清解大肠湿热、凉血生肌、消肿拔毒,治痢疾、脱肛”及“麻疹后热毒内困、赤眼、疮疖肿毒、湿疹痒痛、乳疮”。不过,这些医学专著中都提醒“孕妇慎用”。

【羊耳蒜】亦称鸡心七算盘七、珍珠七等,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多生长于林下、灌丛中或草地荫蔽处,是一种地生草本植物。其主茎呈卵形,粗细3-8毫米不等,外表有一层白色的薄膜。2枚,呈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边缘皱波状或近全缘,基部收狭成鞘状柄,无关节,花期6-8月,通常呈淡绿色,有时可变为粉红色或带紫红色,花序柄圆柱形,两侧在花期可见狭翅,果期则翅不明显。果期9-10月,呈倒卵状长圆形,长8-13毫米,宽4-6毫米;果梗长5-9毫米。全草包括根皆可入药,一般为夏、秋采挖,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中华草本》中记载其性“甘,微酸,平”,归“肝、脾、胆经”,具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煎汤内服可用来治疗“崩漏、产后腹痛、白带过多、扁桃体炎”等症,鲜品捣烂外敷对“跌打损伤、烧伤”等症具有明显疗效。

【羊屎条根】也称羊奶根、羊食子根,是忍冬科植物黑汉条之根。黑汉条,又名牛屎柴、羊屎柴、羊屎条、灰猫条、羊舌条等,是一种常绿灌木,高达2米,枝细长,呈圆柱形,单叶对生,叶片呈椭圆状卵形,先端钝,少有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暗绿色,微有光泽。顶生聚伞花序,常为5射出枝,花小呈白色,浆果状核果为卵圆形,略呈压扁状,乌黑色,花期为5月,果期为89月,一般生长于丘陵、路旁、林边、坟坡、荒山及灌木丛中,根、叶、花等均可入药,全年均可采集。据《贵阳民间药草》记载:其性“酸涩、平、无毒”;《四川中药志》中也记述其“性微温、味涩、无毒”,主要用来治疗痢疾、下血、痔疮脱肛、风湿痹痛、白带、湿毒疮疡及跌打损伤。对此,一些医学菱记载明确。如《本草纲目》中记载:“主痈疽发背,捣烂敷之。能合疮口,散脓血,干者为末,浆水调敷。又治下血如倾水,取生根一斤,生白酒二斗,煮一斗,空心随量饮”;《分类草药性》中记载说“根:治痔疮、痒子;花:治羊毛疔,跌打损伤”;《贵州民间方药集》称其“为收敛药,用治痢疾、妇女白带”;《四川中药志》有“根或叶:治风湿筋骨疼痛、腰肋胀满、跌损瘀结”的记载。

【羊角藤】别名颇多,主要有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穿骨虫、放筋藤、鸡眼藤、三角藤、猫红藤、黑风藤、鳝鱼藤、百眼藤、鸟泥藤、圹羊扭、羊角扭、羊角拗等。是一种蔓状或攀援灌木,生长于海拔1000-1050米的溪边或山野林缘的小树丛中。枝细长,节间长。叶对生,有柄,呈矩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上面秃净或稍粗糙,下面秃净或长有柔毛,顶生伞形花丛,白色无柄,花冠呈高脚碟状,复生球状浆果。花期6月,果熟期为12月,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广西药植名录》记载其性味“辛,微甘”,《本草求原》称其“苦、寒、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解疮毒,杀虫。《本草求原》中可见止瘙痒、治疥癞热毒“的记述;《陆川本草》中记载有解疮毒、去瘀血,治疮痈及跌打损伤”;《福建中草药》则记述“根皮1-2两,水酒煎:祛风湿、暖肾气”;《中华本草》则指明煎汤内服,具有“补肾止血”之功效,“主湿关节痛、肾虚腰痛、阳痿、胃痛”等症。

【淫羊藿】别称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海拔650-3500米的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根状茎粗短,木质化,呈暗棕褐色。有基生叶和茎生叶,其生叶为丛生,茎生叶为对生,呈卵形或阔卵形,叶面常有光泽,网脉显著,背面呈苍白色。花期为5-6月,20-50为朵花相继开放,萼片2轮,外萼片呈卵状三角形、暗绿色,内萼片呈针形、白色或淡黄色。果期6-8月,实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喙状。全草入药,味辛甘性温,主要功能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对阳痿不举、偏风不遂、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咳嗽、病后青盲、虚火牙痛、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等都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白细胞减少症、不孕不育症、性欲低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小儿麻痹症等方面收效甚佳,是一种极为常用的中草药。《本经》中就记载“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别录》记载可“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之出虫”;《日华子本草》记述说可以“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羊踯躅】又名闹羊花、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一杯倒、八里麻、羊不食草惊羊花老虎花、影山黄、出山彪、坐山虎、山枇杷等,是一种落叶灌木,生长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老枝光滑呈褐色,幼枝发绿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叶片较大,呈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上边布满了灰白色微柔毛,边缘可见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期为4-5月,多数与叶同时开放,花冠呈漏斗状,鲜黄色。果期为6-7月,果呈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室间开裂。全草入药,性温味辛,有毒,能驱风、除湿、消肿、止痛,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滇药录》中可见“花、叶治疗风湿骨痛及顽疣”的记载,《畲医药》中也有用花、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顽癣、蛊毒”的表述。清代赵学敏编著的古代汉族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的熏痔瘘方,即是取羊踯躅适量,捣碎,煎汤放置盆里,“对痔坐定熏之,汤冷复热再熏”。痔核接触药气后,出血点即可止血,瘀血逐渐消散。轻者熏半月,重者一月可愈,切不可洗。羊踯躅还有麻醉作用。三国名医华佗所创的“麻沸散”中就有羊踯躅。

当然,在我国中草药的宝库中,带羊字的中草药足有上百种,以上只简单介绍了几种,其目的是号召朋友们多了解一些中草药知识,增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