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团堡镇张家山村7组的郑成元,用他执着的生态养猪法默默地在大山里坚守着。“20多岁就到武汉、深圳等大城市谋生,大城市里什么都好,可难得吃上绿色生态的肉和蔬菜,我萌生了回家养猪的念头。”郑成元说。
做过7年老师、10年市场营销,2012年春,45岁的郑成元回到了家乡。把自家的后山用铁丝网围起来,在竹林旁边搭起了一个大棚供猪躲雨,一个露天大猪舍就大功告成。随后,他在家附近盖了供母猪下崽的厂房,买回种猪。一年后,陆续繁殖了40多头特种野猪。
由于资金有限,养猪厂只有他一个人,每天早上10点和下午5点他把仓库的玉米子和杂草、菜叶扔到山上给猪吃。“我喂的是特种野猪,所以吃的东西要粗糙些,只要些粗粮,也不需要给他们吃太饱,这样猪才长得好。”
2014年,郑成元捧回了金园特种动物养殖场的牌子,后山的特种野猪也增至了100余头,不变的是,猪场依然只有郑成元一个人。
郑成元的销售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媒体。2012年,他通过QQ加入了部分特种野猪养殖和销售群,并把自己的养猪经和照片晒在了网络和微信上。“去年秋天,荆门一个食品加工客商通过网络,希望订购1000头特种野猪,可我的规模还达不到。”郑成元遗憾地说。
订货电话越来越多,郑成元有些犯愁。他希望能多添置几张营养床给小猪崽,能多盖几间母猪生产厂房,让他的绿色养猪之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