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大肠癌高发和“三高”饮食有关

2014-11-04 中国新闻网 170 0
核心提示:  名医  名院  【名医档案】  曹杰,医学博士、管理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东

  名医

  名院

  【名医档案】

  曹杰,医学博士、管理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广州消化疾病中心主任。主持和参与了广州市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结直肠癌的分子学发生机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主持的“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FHIT基因表达缺失机制的研究”获得2007年度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在广州地区结直肠癌社区早期筛查及干预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专长】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对普外科常见病以及疑难疾病、消化道肿瘤和重症胰腺炎诊治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疾病的手术治疗及腹腔镜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尤其在胃癌的扩大根治术、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保留腹腔自主神经丛的直肠癌根治术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根据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癌症监控数据显示,广州市每天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成为广州市居民第二号癌症杀手,仅次于肺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州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仅13%。

  “从2008年开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在进行结直肠癌的大规模普查,6年来,发现广州地区肠癌的发病率每年以3%-4%的速度递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曹杰表示,早期肠癌根治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结直肠癌生存率则下降至5.7%。这样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结直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二级预防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肠癌早期不做筛查很难发现

  大部分肠癌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发现肠癌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差。之所以会如此,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低有关。大多数结直肠癌早期不容易察觉,如果不做筛查基本上很难发现。

  “不少患者都曾把大肠癌的便血症状误认为是痔疮发作,导致错过了早诊早治的时机。”曹杰表示,痔疮与直肠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然而由于在某一时期存在着相同的症状,比如便血、肛门部位不适、有下坠感等,容易让人混淆,再加上部分患者粗心大意,往往会使病情被掩盖,甚至造成漏诊或误治。

  要想遏制住结直肠癌发病率快速增长的苗头,早期筛查十分关键。而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要关注日常生活的排便习惯。如果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突然发生改变,包括出现血便黑便、顽固性便秘或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反复腹痛,还有摸到腹部肿块,有贫血、消瘦、无力等症状,都应该到医院做检查。

  据了解,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曾对1万名广州社区居民进行筛查,发现大肠息肉186例、大肠癌6例。曹杰表示,这样的普查和筛查方式,对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已经查出有15%-20%的人有癌前病变。

  目前,大肠癌检查的手段包括粪便隐血检查、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等。曹杰呼吁,一定要重视大肠癌早期筛查。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可进行粪便隐血试验1-3次、直肠指检进行初步筛查。假如有肠道可疑症状或者有大肠癌家族史,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加上粪便隐血检查一项,这是筛查中最经济实惠的一种。

  如果大便潜血的结果阳性,就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是肛裂、痔疮等良性疾病,还是息肉、肿瘤,则要做结肠镜检查+活检来明确诊断。曹杰表示,体检中的血常规结果也有参考价值,可以发现一些大肠癌患者肠道长期出血引起的慢性贫血。年过四十,则建议做一次肠镜检查,有的息肉当时就可以在肠镜下切除。

  早期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效果好

  有统计指出,早期检查出大肠癌,能节约一半以上的治疗成本,但根据2008年WHO公布的数据,我国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32%,而北美为61%,这和中国患者发现病情往往偏晚有关。

  曹杰介绍,在上述针对广州1万名社区居民进行的初步筛查中,发现大肠癌6例,这6例中有很多仍处于病情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早期肠癌,即I期肠癌,其根治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结直肠癌生存率则下降至5.7%。

  “针对癌前病变患者,只需要在内镜下,把这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处理掉,微创安全有效,最重要的是阻断了癌症的发生。”曹杰表示,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性肿瘤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估计约需10到15年。只要在这浸润性肿瘤形成之前发现肿瘤,并且手术切除,其效果非常好,基本可以治愈。

  据了解,从2002年至2007年,美国由于癌症引发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1个百分点,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在抗击结直肠癌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号召全民树立良好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通过有效防控如筛查,取得了逐年下降的效果。

  广州居民大肠癌发病已升到第二位

  广州市疾控的最新癌情监测显示,广州居民结直肠癌男女发病率分别上升了53.31%和39.35%,发病率由十年前的第五位,跃升到所有肿瘤中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死亡排名则在十年间从第五位升到第三位,发病率、死亡率已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

  曹杰表示,近年来结直肠癌患者趋于年轻化,平均发病年龄从原来的60岁以上降到现在的40岁左右,十多岁的大肠癌患者已经不是少数。大肠癌的增长势头为何如此迅猛?

  “大肠癌高发,和‘三高’饮食有关。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吃多了,而粗纤维食物吃少了。”曹杰表示,广东人喜欢吃的烧鹅、烧鸭、白切鸡、乳猪,皮的部分肥美可口,被视为这些菜式上的“精华”,但其中的高蛋白和高胆固醇,也增加了患大肠癌的风险。

  老广“三多一少”的饮食习惯,导致大肠息肉高发,而有10%-15%的息肉会有恶变成癌症的倾向。据曹杰介绍,以前做肠镜很少见到息肉病人,而现在有的病人一做就发现好几个息肉。

  预防结直肠癌应从生活细节做起。曹杰建议从以下几点做好预防: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从事体力活动,保持身心健康;控制能量摄入,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