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榆树公司2013年10月开展了“粮食银行”试点工作,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2013年公司补价50余万元,户均价差增收超1000元,减少费用2000元。
又到了玉米的收获时节,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简称中粮榆树公司)的员工更加忙碌起来,这要“归功”于公司去年试点的“粮食银行”。
中粮榆树公司2013年10月开展了“粮食银行”试点工作,日均卸货550吨,累计收储3.33万吨,涉及了400余农户和农村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试点,企业现金流压力减轻,农民增收有了保障,“粮食银行”形成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双赢效应。
中粮生化事业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粮榆树公司正在积极做好玉米收储工作,一般11月份才是集中交收时间,今年收储目标与去年差不多。
新型玉米存销模式
中粮榆树公司投建于2006年,是中粮集团生物化工事业部成员企业。注册资本3800万美元,总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专业致力于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年加工转化玉米72万吨,生产食用玉米淀粉、蛋白粉、玉米原油、玉米胚芽粕等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截至2014年3月末,已累计实现利润3.7亿元,上缴税金3.6亿元,实现玉米采购量485万吨。
吉林省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玉米总产量300万吨,其中商品玉米240万吨。
“收成好了玉米难卖,自家的仓库潮湿,粮食又容易受潮、发霉。”当地一位种粮大户道出了广大农户普遍存在的收粮存粮难题。
中粮榆树公司特为送粮户量身定制了“粮食银行”新型玉米存销模式。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2013年8月份开始筹备,10月份起上线启动,迅速得到农户积极响应,累计实现采购量3.33万吨,这是中粮履行社会责任、高效服务三农的又一创新举措和良好开端。
中粮榆树公司向记者介绍了其业务的具体做法。农民根据事先签订的协议将粮食送到企业,企业根据期货和现货价格情况确定每一日的挂牌价,按当日的挂牌价格支付给农民10%的预付款;农民将玉米送到公司7日至6个月内可以自由选择结算日,时间选择期间长、空间大,如遇行情上涨还有增收潜力;企业根据结算日的挂牌价格结清剩余粮款,如果结算日挂牌价低于送粮日价格,企业按高于送粮日10元/吨的价格结算。
从“粮食银行”试点看,农民选择的结算周期最短为9天,最长为150天,平均49天。公司补价50余万元,户均价差增收超1000元,减少费用2000元。
应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粮食银行”模式形成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双赢效应。
然而,公司开展“粮食银行”业务同样面临以下四大问题:一是业务宣传、软件研发、业务培训及业务办理增加费用为20元/吨;二是存放期间装卸人工、运输及资材消耗等保管费用为7元/吨/月;三是由于农民有价格二次选择权,农民增收的同时,公司基本上高价锁定粮源,从而增加了采购成本;四是从签协议至最终结算付款,全流程为优先受理,降低了公司原玉米采购流程效率。
开展“粮食银行”业务,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及压力,主要表现在:企业承诺农户价格上涨时按照上涨后的价格结算,企业承担了价格上涨风险;企业承诺给农民10元/吨价格下跌补偿,企业承担了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还存在农民的信用风险、资金的挤兑风险,以及其他潜在风险。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按国储收购政策给予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企业保管费、收购费等方面的补贴支持,尤其在企业为农户增收承担较大价差损失以至严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政府给予价差补贴,扶持央企健康发展,多为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