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士铎是经营粮食的,低价提供优质种子,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高价回收各种粮食。从2008年到现在,他以“公司+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1.5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原本就很忙的他今年又成立了社旗县太和家庭农场,流转了2000亩地,做起了从未涉足过的绿色蔬菜产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有这样的底气?
魏士铎的回答很简单——订单。近日,记者再次走进魏士铎的家庭农场,探秘蔬菜订单背后的故事。从动了种菜的心思,到拿定种菜的主意,再到签下订单,其实也就十来天时间。
“饭局上遇到一个蔬菜经纪人。”魏士铎说,经纪人向他介绍一个利润高风险低的新行业——绿色蔬菜种植业。虽然从未种过菜,但魏士铎被经纪人描述的“亩均保底利润5000元”的美好前景深深打动。饭局结束后的第二天,魏士铎和经纪人一道赶往武汉、上海、杭州、漳浦等地考察,4天的考察结束,魏士铎打定了种菜的主意。“光是种葱,杭州的一对夫妇去年挣了900万元,上海种菜的夫妻俩在上海中心城区买了两套别墅……”魏士铎说,尤其是福建漳浦的一家蔬菜加工厂,真正做到了买全国,卖世界。大葱移栽结束后,这家蔬菜加工厂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的蔬菜基地订购大葱,收获季节,对大葱进行叶、须处理,分拣装箱,出口到日本、韩国,甚至卖往欧洲国家。最终,魏士铎跟福建的这家蔬菜加工厂签了订单,年供应对方1200万斤蔬菜。
签完订单,怎样种好菜是关键。签订单的同时,魏士铎也引进了福建等地的先进种植、管理技术。
6月7日,在社旗县太和镇范楼村云庄西边的大田里,周边群众正为太和家庭农场栽植大葱。技术员前前后后忙活着,看种植密度是否合理,栽植方法是否适当。正栽葱的薛玉荣告诉记者,她今年57岁,家里的15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太和家庭农场,除了每年的1.5万元土地流转收益,她和老伴还负责150亩大葱的田间管理工作,农场每年给她开4万元工资。“这可比咱自己种强得多!”说起收入,薛玉荣乐得合不拢嘴。
魏士铎告诉记者,划片管理正是他引进的管理模式,2000亩绿色蔬菜基地交给一个或几个人管理都会很吃力,而划片管理就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种植技术则由福建的蔬菜加工厂把关,农场的技术员就是人家派来的。
“按照惯例,等栽下的大葱返青后开始第一次封沟,封沟结束,福建方面就会按照亩均8000元的价格买断咱的大葱了。”魏士铎说,除了买断,还可以等大葱上市的时候集中卖,根据大田土质和葱秧茁壮度分析,大葱的亩均产量会在1.2万斤以上,按照合同价每斤9毛钱计算,亩产值将超过1万元,不管怎么算,亩均净利润都在5000元以上。
种完大葱,魏士铎还要种甘蓝、“心里美”萝卜,“全都按照绿色蔬菜的标准进行种植,也都是订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