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正是早春笋上市的季节,早上六点,余方就带着二十多个笋农,开始挖笋。
春笋都藏在地下,乍一看,地上什么都没有。但有经验的笋农,只要用脚踩一踩,就能找到藏在土里刚冒尖的春笋。笋农们都是挖笋行家,竹林里一走,踩到笋尖,扒拉扒拉,笋锹挖几下,一棵笋就到手了。看到记者对挖笋来了兴趣,余方主动当起师傅。
余方:你可以稍微把它再扒开一点。
记者:再扒开一点?
余方:我给你演示一遍。
可没料到,这师傅一出手,就出了丑。
记者:我听到响了一声。
余方:对,挖到鞭的声音。
余方:被我拔断了。
记者:你也有失误的时候。
就是这个连笋都不会挖的小伙子,一年卖出的竹笋有400多万斤。
这里是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也是杭州最主要的笋批发市场。
记者:这个笋现在多少钱一斤?
经销商:好的八九块,差的嘛,五六块。
经销商:差的呢,今天卖五块都卖不出去了。
行情不好,笋卖不出去,商贩们都很发愁,但是余方却丝毫不担心,他说他的笋不仅不愁卖,价格还要高。记者跟着他,穿过批发市场,走了不到两分钟,就来到他卖笋的地方。
这个收笋的人叫石礼南,是余方的一个老客户。约定的时间一到,余方的货就直接拉到了对方车上。
记者:今天您多少钱进的货?
石礼南:今天基本上九块多一点。
记者:那这个价格是比市场上要高一点?
石礼南:基本上偏高一点,偏高10%吧。
记者:比市场上贵你还愿意买?
石礼南:不是,比批发市场总体的价格是偏高10%,但它卖出去也可以偏高10%,而且卖起来抢手了。说说小伙子,我们年纪相差大,但是跟兄弟一样,生意跟朋友一个道理。
眼前的余方,只有27岁。2010年6月,他从浙江财经大学毕业,学的是法学专业,但他却做起了竹笋生意。如今,他不仅笋卖得贵,而且只用了短短三年,就做起了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的合作社。
田茂泉:应该是年轻人里面很有本领的人了,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真的,如果像我儿子,如果有这样的成就,是相当不错了。
陈勤娟:我觉得他对林业、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事业的热爱,一般小孩子身上很难看到的,现在一般的农村大学生出去很难要回去务农。
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这个连笋都挖不好的小伙决定回家种笋?三年时间,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财富计划呢?
这里是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麻车头村,余方就出生在这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几亩竹林是全家所有的收入来源,也是他从小到大的乐园。
余方:我们大部分的小伙伴都会。
记者:怎么翻啊?
余方:比如说拿这两根竹子吧。
记者:竹子很软,会不会你翻就倒啦。
余方:没关系。我演示一遍给你看吧。
记者:啊。
余方:就这样玩,反正,我们这边的小孩子都会玩。
妈妈挖笋,爸爸种笋,靠着挖起来的一根根笋,父母把他送进了大学。2010年6月,余方大学毕业,因为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让原本和睦的家庭气氛一下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件事,妈妈怨恨了爸爸好几年。
爸爸:七大姑八大姨都找来了,舅舅、舅妈都来了,那些人来了不是好好说了,好像这个问题你怎么这么没脑子的那种,开口就是骂你。
记者:那会儿有多长时间没跟爸爸说话?
母亲:要说这句话的话,可能要加年份了。总的来说,为了这件事情,真的有两三年我恨他,真恨了两三年。
余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妈妈恨了爸爸两三年?时间还得倒回2008年,余方和爸爸一起参加了一个活动。
中国人吃笋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了,在江浙一带,无论是普通人家,还是高档酒店,一到春笋上市的季节,饭桌上都少不了这等极品美味。江浙一带产笋,江浙人也爱吃笋,一种竹笋就能做出上百道美味。
2008年3月,浙江省林业厅牵头组织笋竹企业、合作社,到东北去做产品推广,第一站到达哈尔滨。余爸爸作为当地笋业合作社的代表被邀请参加,假期中的余方被爸爸拉去帮忙。当时,林业厅为了更好的推销当地的早春笋,想准备一场百笋宴,请哈尔滨的经销商和老百姓来品尝。然而,百笋宴还没开始,组织者就傻眼了。
翁甫金:厨师发现了,就是有些笋被冻掉了,当时拿的时候,有些笋露在外面时间长嘛,因为它气温低,室外气温是零下十多度了。
爸爸:第三天一早电话打进来,问我们笋有没有烂掉,我说我们不可能烂掉,那个时候很早,我们刚起床,他们进来说开箱看一看,我们就打开了一箱,打开一看这个笋还很新鲜的。
各个企业带过去的笋,基本都被冻坏了,可老余的笋偏偏一根都没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是余方立的功劳。
出发前,余方提前查了天气,当时是3月份,杭州气温接近十度,而哈尔滨最低温度却在零下15度。这么低的温度,南方的人过去都会受不了,别说那些嫩嫩的竹笋了,于是他特别给竹笋做了包装。
余方:先把笋放进去,然后我们再把冰袋放进去,密封以后,用那个胶带纸,这里拉一圈,就把这里面绝对的密封起来了,然后再放到里面。四箱笋放一起,外面再找了一个大的那个泡沫运输箱,把笋再放到泡沫运输箱里面,这样的话是双重恒温,保险起见。
当晚的百笋宴,余方家的笋救了急,他们的竹笋品质好,一下就被很多人知道了。第二天的展销会,不仅带过去的竹笋被抢购一空,而且老余还接到了很多经销商找上门的订单。
爸爸:那时候我感到很幸运,如果当时没有我儿子给我想这个办法,可能我想起来没那么周全。可能过来这个笋也会冻坏。
余方自己也没想到,小小的一个举动,却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次活动中的发现,让从来没想过留在农村发展的他,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余方:(竹笋是)地域性的一个产品,它不是全国各地都能种,我去东北了以后,我发现东北的市场也很大,那我就觉得,既然东北有这么大的市场,那西北、中原很多地方都会有这么大的市场,如果说,我把我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去的话,那我的市场就非常大。
接下来的两年,还在读大学的余方到处了解竹笋的相关信息,他越了解,就越感觉到这里头有商机,他想要回乡创业。2010年6月,临近毕业,当他把这个想法向父母坦白时,却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
余方:我妈反应超强烈的,有时候讲着讲着眼泪水就流下来了。
妈妈:我辛辛苦苦为了什么?为了赚钱,养你,供你上学,念大学,你做这个行当的话,对我来说,苦得一点名堂都没有。
劝不动儿子,妈妈开始埋怨爸爸。
妈妈:干嘛弄这么多土地,你干嘛要种竹子,把小孩都搭进去了。
余爸爸也很无奈,他知道儿子的个性,劝了好几次不成功,也就不吭声了。
爸爸:他一直做事情蛮成熟的,你去劝他是没用的,他既然跟我说是来务农来了,你再去跟他说什么事情,可能是白搭。
爸爸越不吭声,妈妈就越生气,很长一段时间,妈妈完全不理爸爸。
爸爸:反正要吃饭了也不会给你打招呼,她管自己吃好,管自己吃,你来吃就吃,不吃拉倒。
妈妈:为了这件事情的话,真的有两三年我恨他,真恨了两三年。
因为余方的这个决定,原本温馨的家庭变得异常冷清。
主人公: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一直叫我要离开农村,离开农村,你不要再回来了。但是如果说我要做一个决定,告诉我的父母说我还要回来,我觉得好像有点辜负他们,有点对不起他们。
是回家当笋农,还是在城里找份安稳的工作,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余方迟疑了。一向听话孝顺的他,面对父母如此激烈的反应,他到底是怎样做出最终选择的呢?
余方身边的两位,是他的大学同学,也是他的铁哥们儿。当余方把创业的想法告诉他们时,他们不仅愿意跟余方一起干,还都拿钱入了股。
合伙人:我们在大学刚毕业那一会儿,大家也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大家对自己的目标和未来的事业其实都还没有太明确的方向,这个时候余方提出来这个建议,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过,觉得的确这个建议比较靠谱,大家又想反正那时候刚毕业年轻,趁着年轻大家一起闯一闯,拼一拼。
余方:考虑了很久,然后回来以后我心里面已经确定了,不管说遇到怎么样的阻力,不管我爸我妈不同意也好,怎么样也好,我始终都是要回来的。
有了资金,有了团队,余方和兄弟们一起,2010年10月,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然而,他回来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公开父亲苦守18年的秘密。
这样衰败的竹林,曾经在村里很常见,因为长期掠夺式的生产栽培,导致竹林没了生机。衰败了的竹林,产笋少,质量差,笋农都赚不到钱。
然而,余爸爸的竹林,几乎成了村中的神话。经过多年的摸索,老余在施肥技术、竹林结构调整、土壤改良等关键性技术上都胜人一筹。靠着自己的这套独门秘方,他的竹林18年不衰败,产出来的笋又多又好。可是对于这个秘方,老余一直守口如瓶,关键性技术,绝对不跟人透露半个字。
陈邦平:大家问他,你这个竹林,就像这一块竹林,你这个竹林产量这么高,笋挖的这么多,我这块比你这块大,面积比你大,挖起来没几只笋,这个道理在哪里。你去问他,他用什么肥料,他当时的时候,都不跟你们说的。
施肥技术是余爸爸最核心的机密,为了防止秘密泄露,每次施肥时,他总是避开人群,偷偷去施。然而,余方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爸爸的秘密全部公开。
余方:我爸很反对,反正他觉得好像没办法接受,觉得反正我是小孩子在那边,小孩子的一个异想天开,他觉得这个技术不能公开。
爸爸:我第一反应当时是绝对不肯,我说我这个压箱底的技术,辛辛苦苦总结了这么多年总结出来,如果人家都种好了,我就卖不到高价了,大家价格就一样了嘛。
爸爸担心,秘密一旦公开,自家的笋就卖不上钱了。可余方向爸爸保证,只要按他的方案进行,笋一定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原来,在余方回来前,爸爸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竹笋专业合作社,社员们的笋大都是各买各的,质量也是有好有坏,松散的管理导致合作社一直发展不起来。余方看到了这一点。
余方:既然要回来,要重新发展我们的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那我要做大要做强,我要做全国最大的早竹笋生产提供商,我不可能这些早竹笋都由我去生产,那我需要我们的农户来生产,农户来生产我需要他们能够把这个产品种植好,那如何才能种植好,我觉得我爸这套技术是能够让大家把竹笋种好的。
终于说服了父亲,余方又找到竹类研究所的专家,对父亲的技术进行鉴定与梳理。2011年4月,当他兴致勃勃的跟村民推广技术时,没想到,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方法,村民不但不信,还说这是一个害人的馊主意。
张国新:你们这个肥料太差了,七十多块,六十块七十块(一包)的肥料不好了。
郭书菊:就相信贵的肥料,讲他的几十块钱(一包的肥料)不好,都想要一百多,两百多(一包的肥料)。
施肥的方法是竹林种植的关键,但村民对这事儿特别敏感,大伙都说,余方就是来卖肥料,骗大伙儿钱的。
张国新:我不相信你就不相信,你们是赚钱。
余方:他们就觉得好像我们是在推销肥料,你们是在赚钱,赚他们的钱。当然很委屈,也没地方去说理去。
这时候,余方想到了一个人。
和余方在一起的人,叫田茂泉,2011年4月,余方找到他时,他还在为自家地里卖不上钱的长笋发愁。
田茂泉:笋那么长。整个余杭镇,就我一个人卖长的笋。
记者:长不更好吗?
田茂泉:质量不好,这么长。
余方:然后,他那个长的笋有这么长,这么长会有什么问题呢,一个笋的品质会很差,它在土壤下面很深的地方,在挖的时候要费很多的力气把这一棵笋挖起来。
田茂泉的笋质量差,产量低,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然而,2012年年初,村民惊奇的发现,田茂泉居然成了种笋的行家。记者去采访他时,正赶上他在整理打包刚挖起来的笋。
记者:这一车能卖多少钱?
田茂泉:一车七千,七千左右吧。这一车,装满六百多斤一车。
记者:天天都这样?
田茂泉:应该是这段时间天天都这样。
田茂泉靠着余方合作社的技术,竟然发了财,这个消息在村里一下子就传开了,很多人主动找到余方要求加入合作社。到2012年7月,160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统一了生产技术,解决了很多笋农家竹林衰败的问题,竹笋的质量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一年下来,整个合作社就有400万斤笋产出。接下来,余方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让合作社的笋,卖价比批发市场高出10%。
2012年9月,余方建成了三个冷库,足足花了200万。可同行们都觉得,他这些钱简直白花了。
任含发:这个冷库是没必要的,投资那么大,就这个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建,他们认为好像是没用的。
沈要刚:这没必要,这没必要,做冷库就是要土地要房屋,挺麻烦的。
余方建的这个冷库,不是简单的仅仅用来储藏竹笋的,他要把这里变成一个加工厂。
钱成:人家反正都是在外面包的嘛,里面包冷库很冷的,有点吃不消,因为冻手冻脚的嘛。
余方为何要在冷库包装呢?他给记者做了一个实验。
余方:那这两棵笋的话,是刚刚我们去地里挖起来的笋,几乎大小形状差不多,然后我们等一下把这一棵笋我就放在这里,放在室外,把这一棵放到冷库里面,我们过一会儿拿出来对比一下,看看那个差异。
余方:你看这两棵笋,然后,这里的笋壳连接的地方,你几乎。
记者:笋壳连接是这儿吗?
余方:对对对,你像这些地方,对,你看不到他有长长的痕迹。然后你看这一棵笋,这棵笋像这些地方都非常的明显,看到没?
记者:是这个白色的地方?
余方:对对对,白色的这一块。
余方: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是你外观可以看得出来的,然后其实我们这个笋的话,放到冷库里面出来以后,它其实整个笋的品质下降是非常缓慢的。
除了外观上的变化,两棵笋在口感上也有差别。
余方:可以吃一下。
记者:我试一下,这个吃起来有一点淡淡的甜。
余方:对对对,会有。
余方:这个你可以看,切的时候会,行。
记者:这个嚼起来就比较干。
余方:对对,有点老的感觉。
记者:嚼完以后会有渣。
余方:对对对对。
李琴:竹笋呢,它是采收以后它还是在那,还是算一个活体,它还是在那儿呼吸的,呼吸的过程中呢,它会,那个纤维会老化,我们土话说这个笋就老了,不像刚采时候这么嫩。
余方的笋卖点就是新鲜,当天送达还不行,还得放冷库里降温打包再配送。经过保鲜的笋,因为品质好,卖价要比别人的高出百分之十。
余方: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只是我注重这个细节吧,那每一天我的竹笋品质都比人家好,然后卖出去的价格能比人家,每一天都比人家高,那在市场上的话,也会形成一种口碑。
2012年年底,他的品牌盒装竹笋被卖到了杭州多家土特产店和礼品店。2013年一年,余方的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创造财富的同时,他的爱情也悄悄降临。
余方: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更加觉得雷竞技ap官网入口 是非常大有可为的一个领域,里面有非常大的一些提升空间,特别像我这样子的一些年纪轻的人,相对来说可在外面跑的更多,看的更多一点,那回到农村以后,这些特点都会变成我的优势,回来以后能够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编导:吴圆圆
摄像:武耀华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