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香港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限带令”已满两月。“限带令”后,上水店销量暴涨,市区店生意惨淡,但香港奶粉总销量变化不大。目前,香港七大奶粉供货商与代表零售商的港九药房总商会合作抛出“供应充足约章”,谋求取消“限带令”。“限带令”给香港奶粉市场带来什么?“限带令”是否发挥了预期作用?“限带令”施行前,本地妈妈反映买不到奶粉的深层原因何在?本报记者做了调查。
“限带令”后,香港奶粉总销量变化不大
国城大药房老板林伟文有6家药房。“限带令”施行后,他在九龙、港岛地区的店铺,销量整体下跌五成左右,但上水店销量却增加数倍,“以前每周卖十几箱(每箱12罐),现在能卖七八十箱。”但6家店的总销量变化并不大。
港九药房总商会理事长刘爱国经营的义成药房,位于港岛跑马地,奶粉销量由“限带令”前的每周15到20箱,下跌到7到10箱。“进了20箱,已经卖了两周还没卖完。”但百佳发言人告诉记者,“限带令”对奶粉销量没有影响。“目前奶粉供应充足。”百佳是香港最大的超级市场之一,也是重要的奶粉零售商。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林伟文说,以前因为供应商有每次最高购买量规定,上水的药店会拒绝水货客大批进货,所以他们会辗转到离深圳较远的九龙、港岛。现在每人每天限带两罐,药店没有理由拒绝,水货客也没必要再舍近求远。所以,上水店销量暴涨,市区店生意惨淡。
有媒体报道,“限带令”后,奶粉出现大量积压,但零售商和供应商都予以否认。林伟文说,奶粉是一种有食用期限的商品,所以不可能大量囤积。零售商都是按需求预测订货,进货周期很短,所以不存在积压。
香港36个月以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量,在2006年至2008年大致保持每年1500万公斤的水平。此后来自内地的需求激增。2012年,配方粉进口量增至4400万公斤,扣除转口,每年香港奶粉销量约3000多万罐(900克/罐)。林伟文估计,今年4月份全港奶粉销量会达到400万罐,与去年同期相当。“每年出生人数差不多,奶粉是刚性需求,会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满足。”
商家承诺保证本地需求,谋求取消“限带令”
虽然总体销量变化不大,但“限带令”仍然是高悬于奶粉供应商和零售商头上的一把利剑。他们近日提出,“限带”的目的是保障本地婴幼儿需求,商家如果作出有效承诺,保障充足供应,“限带令”是不是就可以取消?
香港七大奶粉供货商与代表零售商的港九药房总商会合作抛出了“供应充足约章”,还提出设立“订货安全网”等措施,承诺在任何时间,即使内地长假等需求激增的黄金时段,也保持奶粉货源充足。
奶粉供货商代表、惠氏公司的钟志伟介绍,这个约章的具体建议包括预留足够奶粉储备给香港婴幼儿,七大奶粉供货商承诺每月储备110万罐奶粉供香港婴幼儿使用,并加强补货效率,缩短补货时间,有需要时以空运补货。据介绍,每月110万罐,每年1320万罐,已足以满足所有香港婴幼儿需求。过去3年,在港出生的婴儿共约27万名左右,包括香港及内地妇女所生婴儿。以每名婴幼儿每月使用4罐奶粉计,每月合共需要大约110万罐奶粉。
刘爱国介绍,所谓“订货安全网”,是奶粉供货商与港九药房总商会合作,以69家会员药房作奶粉供应保证点,由奶粉商预先存放各阶段奶粉各一箱,本地父母有需要可致电奶粉商登记,并获发由奶粉商发出的证明,凭证明到奶粉供应点购买奶粉,一个月内可购买最多6罐。
此外,港九药房总商会总部也将额外储存主要奶粉供货商产品做紧急补给。如碰巧保证点无存货,可向总商会预订。香港奶粉业界促请政府,若在未来几个月,以上措施运作良好,奶粉供应充足,证明约章有效,要尽快检讨并撤销“限带令”。
对于奶粉商的建议,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表示欢迎。“不过,这些措施仍需时间落实。政府将于半年后检讨,并引入压力测试,看措施是否有效。”
“限带令”前,香港奶粉供应从未出现“无货”。本地供应更稳定,也非“限带令”之功
政府为本地父母设置的奶粉订购热线,今年2月每星期有数以千计来电。“限带令”后,减至每星期数百个来电,最近每星期来电只有个位数。
是“限带令”出台让本地需求得以满足吗?若是“限带令”发功,总销量应下降。而目前的现实是,总销量基本未变。
林伟文说,香港有七大奶粉供应商。“限带令”前,只有美赞臣和美素佳儿两个品牌出现过缺货。美赞臣公司则回应,“今年春节前的确曾出现供应紧张,但春节前公司额外增加45万罐供应香港市场,限带令前供应紧张情况已缓解。”
林伟文说,“缺货”和“无货”是两个概念。“今天有,明天无,这家有,那家无,不能叫无货,只能叫缺货。”即使“限带令”前,香港的奶粉供应,也从未出现“无货”,只有偶尔“缺货”。刘爱国也说,之前奶粉缺货,主要集中于美赞臣和美素佳儿两个品牌。
今年3月27日,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在回答立法会林大辉议员提问时,也承认仅仅是“某些牌子”的奶粉,在“个别零售点”短缺,“个别牌子奶粉在零售层面有缺货情况。”
为何“限带令”前,很多香港本地妈妈反映买不到奶粉?林伟文说,问题的症结,在于“以心目中的价格买不到”。香港的奶粉一般通过药房和超市两个渠道销售,药房价格之前从未超过超市,但“限带令”前需求旺盛,药房就提高了价格,甚至比超市还贵一点。一位业内人士说,因为有药房对内地客人加价二三十元,本地客人往往会拒绝加价。所以当奶粉存货不多时,就会对本地客人谎称缺货。林伟文坦言,没想到奶粉问题发展到这么严重,政府竟然会痛下“杀手锏”。
林伟文说,本地需求得到满足,“限带令”并非功臣,而是供应商增加了稳定供应,零售商也慑于政府的严厉措施,不再“区别对待”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