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7两白酒要了20岁姑娘命 7类人群千万不能喝酒

2012-08-06 中国食品网 中食网 189 0

晚上下班后,同事相约去大排档宵夜

超市买来10斤装的大筒二锅头,一气消灭了7斤多

灌下7两白酒 不到20岁的姑娘再没醒来

她还没过20岁的生日,因为一次醉酒引发意外,永远地离开了喜欢她的亲人和朋友。

昨天凌晨,杭州城西某大酒店的十多位年轻员工下班后热闹聚会,喝下了不少二锅头。返回宿舍后,好几个人陆续出现不适而被送到医院急救。她是其中情况最严重的那一个。

昨天上午,记者接到线索后赶到了省立同德医院。

急诊抢救室里,病床上躺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正在挂点滴,姐姐陪在边上。

值班医生郑医生说,这名女子也是同一批醉酒者之一。

他们大概是凌晨3点左右被送进医院的,一共送来三人,一男两女,那名男子情况不严重,没什么大碍。

郑医生说,两名女子情况则比较严重,尤其是那位还不到20岁的姑娘,送进医院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经抢救无效死亡,"她口腔里全是呕吐物……具体的死亡原因,一时还无法确定,但最大的可能是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了窒息,最终导致了死亡。"

另一名女子,就是记者在急诊室里见到的还在接受治疗的那一位,她今年24岁,当时送来时已经是深度昏迷,同样存在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的情况。经过急救后,这名女子的神智已经基本恢复清醒。"患者没有外伤,所以我们考虑她是酒精中毒。"郑医生说,他听说,这名女子喝下了大约六两二锅头。

被送进医院的醉酒者是同事关系,都是杭州城西浙江国力大酒店牧渔人家餐厅的服务员。

记者电话联系上了酒店负责人王经理。王经理说:凌晨3点,听说员工喝酒出了事后,他们很快就赶到了医院;餐厅是晚上9点下班的,酒店虽然提供了员工宿舍,但下班后服务员的去向他们并不是很清楚。

据他所知,一起喝酒的服务员有男有女,一共13人,是在大排档喝的酒。不幸死亡的那名姑娘姓唐,陕西人,1992年出生,还没有过20周岁的生日。她的家属接到消息后还在赶来杭州的路上。

当时一起喝酒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他们喝的酒是从超市买来的二锅头,一大筒,十斤装,他记得好像是56度的。下班后,同事一起相约去大排档吃夜宵,从晚上11点多喝到凌晨1点左右。因为都是年轻人,喝得也比较尽兴,13人一共消灭了7斤二锅头,用的是一次性纸杯。小唐喝了大约两杯,估计有7两左右。随后,大家返回宿舍休息,没多久,就有人感到不舒服,急急赶往医院。

目前,祥符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

(感谢读者蒋女士提供线索)

喝酒,你应该知道的事

酒喝多了,会给身体各个器官带来危害。记者昨天采访了几位医生,在他们看来,过量饮酒不仅伤身,有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孟丽娜

铜墙铁胃也敌不过烈酒三杯

过量饮酒对消化道的伤害是很深的。一次过量饮酒,主要会损伤胃粘膜。如果一下子喝得太多,会引起急性胃扩张,会腹胀、呕吐,把胃喝破掉的也有。饮酒过量还经常会引起呕吐,剧烈的呕吐可能引起贲门粘膜撕裂造成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呕血;还可以引起急性消化道粘膜损伤和消化道的急性溃疡。

浙医二院急诊科医生巴立

醉酒者最好采取侧卧姿势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急诊室里经常能看到因为喝得太多而送来急救的病人:有些人喝到浅昏迷状态;有些人喝到胃出血;有些人醉酒后呕吐,呕吐物呛到气管里或者肺里。

醉酒引起最大的危险主要有两类,一是喝得太多,肝脏来不及把酒精代谢掉,引发呼吸抑制,进而威胁生命。第二类就是喝得太多引起呕吐,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甚至肺里,引发窒息或者肺部感染。窒息抢救不及时就会要人命;严重的肺部感染也可能引起全身感染,威胁生命。所以,醉酒的人如果睡着了,一定不要仰卧,采取侧卧的姿势比较好,同时,家属或朋友也要注意观察和照顾。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潘文胜

一次醉酒相当于一次急性肝炎

酒精进入人体后,不可能藏起来,肯定是要被代谢掉的,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正常状态下,酒精在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如摄入酒精的速度过快,肝脏就会产生异常代谢,从而生成一些会损伤肝脏细胞膜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造成肝细胞的死亡。如果大量饮酒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大量肝脏细胞的死亡,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就会明显升高。有人说,"一次醉酒相当于一次急性肝炎",这种说法是成立的。

长期过量饮酒,肝损伤不断加深,会出现酒精性肝炎,进而导致酒精性肝纤维化,最后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7类人群千万不能喝酒:

1.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酒精易使感情激动,血管扩张,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引起死亡。2.肝炎患者:对肝有抑制和毒害作用。3.胃肠病患者:会使胃病加重。4.尿路结石患者:可促使尿路结石。5.哺乳期妇女。6.妊娠期妇女和儿童。7.近视眼、青光眼患者,会引起眼压升高。 本报记者 黄敏

本报通讯员 方序 于伟

本报记者 黄敏 本报通讯员 楼建丽/文 林焱挺/制图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