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困境的中国乳业昨日又陷风波。昨日,北京媒体报道有当地市民怀疑三元鲜牛奶生产日期“提前两天”,让沉寂多时的“早产奶”乳业老话题再度升温。
本报讯(记者 刘俊、田欣)就北京市民投诉三元鲜牛奶“早产”一事,昨日,三元牛奶生产商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到目前为止未曾再接到其他消费者或市场上有关这一问题的投诉。而业内表示,早前业内发现的“早产奶”主要是把牛奶从灌装后到出厂前的时间也预算在生产日期中,而广州去年更查获一起牛奶不标日期的行为。
据北京媒体报道,前晚,家住朝阳区潘家园东里的佟先生称,奶站给他家送的三元特品鲜牛奶竟然有“早产奶”。17日傍晚,送奶工按常例送奶到家。他取奶时发现其中一瓶奶的生产日期为2012年1月16日,另一瓶是2012年1月18日。
对此,三元食品客服主管王永顺查看了被指为“早产奶”的瓶盖后表示, “8”和“6”很相近,不好确定是不是“8”,也不敢说一定不是“6”。他又指出,经初步调查,在生产该批鲜奶的车间和负责送货的奶站均未发现生产日期标为“120118”的特品鲜牛奶。
昨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透过声明称,该产品经由“现代化、全自动生产线”加工而成,全过程由中央电脑自动控制,系现代化大批量生产,因此不可能出现一批次中的其中某一瓶奶的生产日期异常的问题。鉴于此,公司将现有冲压式的产品时期方式改变为喷码式的产品日期方式,使消费者对产品生产日期更加容易辨认、不易混淆。
专家:“早产”多是预算出厂时间
对于业内生产“早产奶”的动机,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对本报记者说,原因在于乳制品是一种保质期较短的商品,企业与消费者都认为越新鲜就越好。即使是生产日期超前标注1天,都能为奶企减少很大的库存与销售压力,产量越大的乳品企业就更是如此。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本报记者表示,“早产奶”的“早”主要是把牛奶从灌装后到出厂前的时间也预算在生产日期中。
王丁棉说,以鲜奶为例,如果乳企加班的话从灌装到上市约需2~3个小时,其中还要花约1个小时对牛奶质量进行例行化验。如果不加班,就可能得花上12~24个小时。酸奶情况也类似,不过当中存在一个发酵时间的争议。
他说,传统工艺的酸奶都是在灌装前发酵的。不过近年市面出现了灌装后再“后续发酵”的产品,例如所谓“老酸奶”。不过即便如此,生产日期仍应是灌装日期,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液态奶,还适用于奶粉等其他乳制品。
记者了解到,质检总局曾直斥“早产奶”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严重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乳制品行业的竞争秩序,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近年被报道的“早产奶”事件
2005年6月,媒体称光明在其杭州生产基地出现“早产奶”,将6月10日生产的牛奶生产日期标为6月15日。
2005年7月,天津河西区质监局执法人员在三鹿酸牛奶批发点查获了近900箱涉嫌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
2009年6月2日,广州对6家乳制品企业实施专项突击检查,发现香满楼的9454盒产品(木瓜奶饮品2925盒、草莓味酸牛奶6529盒)标注生产日期均为“2009.06.03”。
新闻链接
广州去年查获一起乳制品不标日期行为
昨日,本报记者从广州市质监局方面了解到,2011年查获一起乳制品企业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行为。记者了解到,这个做法比提早标生产日期更严重,因为会存在乳企随意印生产日期的风险。
广州市质监局有关人士指出,一直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注生产日期。按照规定,液态奶的生产日期就是灌装日期。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自2007年1月1日起,液态奶产品须验明“生日”,包装的显著位置必须清晰标明其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作者:刘俊 田欣